“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抗战故事” 集美大学在三明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举办纪念抗战胜利

三明 更新于:2025-08-27 12:23
  • 养孓一只猪

    人民网厦门8月26日电 (余乃鎏、陈博)25日,以“共忆抗战岁月 永续山海弦歌”为主题的集美大学、大田县校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在国家级抗战遗址——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举行。

    本次活动由集美大学主办,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大田县委宣传部承办,旨在聚焦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抗战故事,通过专题展览与沉浸式实景演出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身临其境重温抗战烽火岁月中校地相依、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通过回望历史、致敬英烈,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

    专题展揭幕。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与会嘉宾观展。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活动现场,“丰碑永铸——陈嘉庚抗战岁月”专题展揭幕。专题展分为“南洋先声——唤醒侨心与早期斗争”“侨界领袖——南洋侨胞的全面抗战动员”“历史抉择——重庆延安之行与政治立场转向”“战后回响——调查索偿与精神传承”“艰难办学——集美学校的烽火弦歌”“共铸丰碑——集美大学校友抗战故事”等篇章,依托丰富史料和影像,生动展示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集美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倾资纾难、支援抗战的卓著功勋,铭记海外侨胞与祖国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赤子丹心。

    为观展人士讲解集美大学师生在大田办学求学及投笔从戎等故事。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当晚,与会人员和大田当地师生、群众还在抗战旧址广场观看沉浸式实景微短剧《学村往事》。该剧由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创排,生动再现了集美学校师生在烽火岁月中坚守教育、共赴国难的动人故事。

    据悉,1938年,福建厦门沦陷后,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的学村时常遭到日军炮击和飞机的袭扰,陈嘉庚决定将学村各校迁走。集美水产航海、农林、商业三所高级职业学校约600名师生辗转迁移至大田县城,几个月后又遭日军战机轰炸。玉田村村民腾出宗祠、民居等,接纳了流离失所的师生,直至抗战胜利后学校回迁。

    沉浸式实景演出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深山里办航海学校,这是我们学校在抗战烽火中创造教育奇迹的缩影。”集美大学轮机工程专业学子蒋德学说,在校史、院史教育中,自己了解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虽然地处山区,但在特殊时期培养了许多船长、轮机长,为我国航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前辈的故事让我充满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

    沉浸式实景微短剧《学村往事》演绎抗战时期集美大学师生坚守教育、共赴国难等动人故事。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不仅如此,1940年11月,陈嘉庚先生还专程到大田视察集美学校,发表了《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演讲,号召团结一致、抗战救国,深情勉励集美学子刻苦攻读、以学报国,而在嘉庚先生催人感奋的号召下,大田集美职业先后有202名师生投笔从戎,浴血抗日疆场。

    “来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参观,是传承嘉庚精神的很好切入点。”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副教授董立功介绍,如今,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已经成为集美大学重要的“大思政”课堂和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目的地,每年暑假都有集大师生、青年学子来到大田,走进办学旧址、重返“森林课堂”,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温度,赓续精神血脉,“在这里能够亲身感受到先辈办学求学的不易,先辈们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还能弦歌不辍,确保中国航海教育的文脉没有中断,非常值得当今学子去重温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大田仙亭山下的“第二集美学村”,现存旧址总面积3217.5亩、留存校舍28座,学村风貌基本完整,是一处“抗战主题展馆”,部分校舍上“诚毅”校训、抗战标语等依然可见。自2020年以来,这里先后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第六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批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近年来,集美大学十分重视红色历史、嘉庚精神的挖掘和传承,不仅依托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师生深入学村旧址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红色文化传承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温度,赓续精神血脉,还联合地方加强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抗战文物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以嘉庚精神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和文化品牌,激励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这段山海同舟、生死与共的峥嵘岁月,早已融入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成为校地之间永不褪色的情感纽带。”集美大学党委书记邱伟杰表示,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是嘉庚精神在烽火岁月中的光辉实践,早已深深融入集美大学的血脉之中,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宝贵财富与强大动力。2017年,集美大学与大田县签订对口支持协作框架协议,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今后,学校将继续与大田县携手共进,深入挖掘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历史内涵与教育价值,进一步推动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协同,为大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