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薪火跨越山海,长征精神永续传承。5月10日至11日,“从石库门到长征源——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在三明有序开展。来自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郴州市、黔东南州、遵义市、昭通市、延安市等长征沿线联盟城市的领导嘉宾齐聚于此,循着先辈的红色足迹,共谱长征精神的不朽长歌,携手探索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开启山海协作崭新篇章。
巍巍青山铭刻历史,迢迢征途见证初心。从三明到贵州黔东南,从江西赣州到陕西延安,长征沿线城市虽相隔千里,却因共同的红色记忆血脉相连。活动现场,贵州省黔东南州红色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全昌萍感慨道:“很荣幸参与此次活动,三明在银发研学、红色旅游等文旅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待两地深化合作,让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各联盟城市携手共进的热切期盼。
行走在蜿蜒的长征路线上,每一步都踏响历史的回音。江西于都河畔的渡河旧址,曾承载着红军战士“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贵州遵义城头的曙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陕西延安窑洞的灯火,温暖了无数追寻信仰的灵魂。在泰宁红军街,青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墙上斑驳的标语依旧清晰,无声诉说着当年红军在此驻扎、战斗的峥嵘岁月;延安杨家岭的窑洞群里,简陋的桌椅仿佛仍回荡着革命先辈的激昂讨论声。“这些历史遗存是鲜活的教科书。”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开发科科长刘涛慧抚摸着红军街的石墙,眼中满是敬意,“我们将积极与三明合作开发银发研学线路,让更多人在历史场景中感悟长征精神。”
活动期间,嘉宾们深入走访泰宁红军街、尚书第革命遗址群及宁化长征精神教育基地等红色地标。尚书第革命遗址群中,保存完好的木质建筑与珍贵文物,成为革命先辈奋斗历程的有力见证;宁化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通过VR技术还原湘江战役的惨烈场景,让嘉宾们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血战湘江”的悲壮与坚韧。“每凝视一处遗迹,聆听一段故事,都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赣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干部陈鹏驻足于宁化长征出发地沙盘前,神情庄重,“传承红色基因,我们需要创新表达,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红色文化的深度巡礼,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三明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禀赋,创新推出“旅游+红色教育”模式:将泰宁大金湖的碧水丹霞与红军战斗故事结合,打造“山水红途”特色线路;在宁化长征学院开设沉浸式党课,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让学员成为“历史参与者”;开发“红军包”“草鞋书签”等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可看、可学、可带走。这些举措为长征沿线城市文旅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长征沿线城市因红色血脉相连,更应携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的发言掷地有声。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各联盟城市将建立红色资源共享机制,联合推出跨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建“长征精神”文化品牌。未来,“从石库门到长征源”,从历史深处到时代新程,红色足迹将串联起更广阔的山海协作网络,长征精神的长歌也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永续回响。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文字、图片:全媒体记者 罗丽榕 通讯员 张声强
新媒体编辑:陈依婷
举报